赤乌网 首页 瑞昌新闻 赤乌风采 查看内容

瑞昌剪纸

2020-8-19 00:00| 发布者:chiwu| 查看:617| 评论:0|原作者:赤乌|来自:瑞昌网

摘要:瑞昌地处长江南岸,庐山之麓,古属吴头楚尾,有青铜故里之称,既与吴越文化相互影响,又与楚文化血脉相连。境内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特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孕育了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民间剪纸艺术奇葩,培养 ...

瑞昌地处长江南岸,庐山之麓,古属吴头楚尾,有青铜故里之称,既与吴越文化相互影响,又与楚文化血脉相连。境内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特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孕育了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民间剪纸艺术奇葩,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民间剪纸艺人。

瑞昌剪纸源于汉代。千百年来,瑞昌剪纸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传承和整合,形成了自己独特个性和风格,现已发展成为全国颇具影响的民间民俗艺术品种之一。既有北方剪纸的大气粗犷、阳刚之美,又有南方剪纸的精雕细刻、阴柔之丽。在选材上最常见的是使用阴阳搭配或称为阴阳交合的题材;在创作上,不受时空限制,虚实相生,还经常使用人们通常不会使用或不敢使用的“非镂空”剪纸手法,造成时而模糊时而清晰的艺术效果,使瑞昌剪纸带上含蓄、隐秀的神韵和朦胧、神秘的色彩,造型上不受真实、解剖限制,主要在农村妇女中传承,较完整地保留了古老民间传统剪纸的“原汁原味”。其风格之纯真,构图之新奇,手法之多样,艺术之精妙,备受中国民间艺术界专家学者和独具眼力的商家所推崇。

古韵千载显新姿

1972年11月,在瑞昌发掘的西晋古墓墓砖的纹饰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瑞昌剪纸的历史雏形。古墓砖及陪葬陶器上的许多饰纹图案与今天民间剪纸的常用花纹十分相似,其手法和风格也如出一辙,据专家推测,瑞昌剪纸至少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汉晋年间。

瑞昌剪纸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间风俗密切关联。瑞昌地处南北交汇处,经过千年的南北文化相互浸润与渗透,瑞昌剪纸融进了南方的花巧和北方的粗犷,渐渐形成了粗细有致、刚柔并济的艺术特色。瑞昌剪纸采用阴阳交互、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并采取“非镂空”的反常技法,使作品含蓄而不失典雅,神秘而又深刻。

瑞昌剪纸口授手传,代代相承,主要应用于宗教、祭祀、婚丧、制衣等领域。瑞昌剪纸在反映现代生活题材及采用新手法、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既继承传统,又开拓创新。1986年,瑞昌剪纸被江西省文化厅纳入庐山之夏文化艺术博览会进行专题展出,同年,又被中国剪纸研究会推荐100套剪纸作品在广交会上展出;1988年,黄志纯、张友清、周少瑞等25名作者的41件作品收入中国15省市《雪花剪纸集》,同年有8件作品赴美国得克萨斯州展出并被收藏;1989年,瑞昌26位作者的39件作品被选入北京全国剪纸展览;1999年,在南昌市举办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瑞昌剪纸作品展”,20件参加全国群众文化美术作品大展的剪纸作品全部获奖。瑞昌剪纸以其独有魅力吸引了从政府到民间的各个阶层,“中国剪纸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也接踵而至。

瑞昌剪纸不仅艺术价值引人关注,潜在的装饰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商家的垂青。如今,在瑞昌从事剪纸深加工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设计到制作,都集观赏性、知识性、纪念性、收藏性于一体,传统民俗文化逐渐向现代商品转化,由零散的形式向组织程度较高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剪纸产业大格局。


山村无户不剪纸

瑞昌民间有“无户不剪纸,无女不绣花”的说法,足见剪纸的涉及面之广。瑞昌的剪纸高手随处可见,仅凭一把剪刀就可信手剪来,无需画稿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剪出复杂多变的造型。

正是广泛存在的精湛剪纸手艺,催生出一批城乡文化经纪人,他们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市场运作:或收集民间剪纸精品,参加各种展览、比赛,使其升值;或出资邀请新老艺人集中创作艺术精品;或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艺术加工,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出售。文化经纪人的兴起,重新焕发了一大批新老艺人创作激情,加上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把瑞昌剪纸引入良性互动阶段。

瑞昌剪纸市场的扩大,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激发了剪纸艺人的创作热情。善剪历史人物的夏畈镇朱朴光先生创作的《水浒108将》、《金陵十二钗》、《四美图》等剪纸作品经过市场运作,一次性获利8000元。剪纸艺人分布最多的黄金乡,85%的村组有剪纸艺人,该乡每年组织2次以上的集中培训,并举办大型比赛,造浓剪纸氛围,有80%的农民从剪纸中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古老的文脉溯源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现代文明与时代文化也由浅入深地浸透着瑞昌民间剪纸艺术家,他们突破传统,大胆革新,采用新技术,重在反映现实生活和富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情境。现代瑞昌剪纸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手法出新,有套色贴花,甚至还受到北方剪纸民俗影响,将绘画融合进入创作视野。他们不仅师法古人,还要师法自然,师法现代生活,将现实生活中诸多情致意趣运用现代艺术造型,勾勒、描绘民俗变化的现代意味。如反映赣东北风土人情的《农事系列——碾米》就是运用多种革新后的创作造型手法,形式简洁,形象概括,现代信息明确,风韵纯正,在透出现代美好生活,歌颂劳动场景的同时,不失传统文化的内涵品质。 瑞昌剪纸和其他艺术一样,来源于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其内在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道德观念,性格特征以及审美态度均是在时代的关照下得以呈现。自1978年以来,瑞昌成立了剪纸委员会,从事现当代剪纸艺术的开发和创作,充分利用其自身独有的艺术特征,结合人们反朴归真的现代审美需求,把剪纸艺术直接反映在各种服饰和日常生活用品中,如服装、窗帘、台布、伞具、手帕、扇面等,更具体地将民俗功能性与现代文化的物质追求亲密结合。 近期,瑞昌剪纸又与国家奥体中心联手将剪纸艺术与北京奥运会牵手并进,将体育项目中的运动文化紧密融入现代剪纸技艺中。 剪纸艺人郭成说,现代瑞昌剪纸艺术的表现关键在于传统剪纸技术中的阴阳搭配、线条连接中所产生的形态现代化和现代人情趣的满足感。传统剪纸要剪一只鸟,除了剪出惟妙惟肖的外形,鸟身上的羽毛可以是花、锯齿、细线条,可这些元素在现代生活和现代体育运动造型上表现就需要做极为形象化的技术改造,从现代审美基本元素的点线面的布局安排上就要做恰到好处的删减和变迁,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内容情趣完美交融。 2006年,瑞昌剪纸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方政府已着手制定相关具体政策,保护和发展这一民族文化瑰宝。一方面,政府扶持和规范管理,以此保护民间剪纸原生态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和政府的导向性,拓展剪纸市场的社会化环境,推动剪纸艺术的创新和改造,使其功能性和艺术性不断延伸,从而文脉与时代息息相连,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传承意义

瑞昌地处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处南北交汇处,离庐山很近,一直以来深受庐山红文化和自然风景的影响,瑞昌剪纸融合了北方的粗犷和南方的秀美,以“非镂空”的独特技艺,打造出了毛泽东诗词剪纸、革命故事剪纸、庐山风景系列剪纸等其它派系所没有的剪纸。

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瑞昌市文化馆获得“瑞昌剪纸”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发展优势

●瑞昌地处南北交汇处,经过千年的南北文化相互浸润与渗透,瑞昌剪纸融进了南方的花巧和北方的粗犷

●广泛存在的精湛的剪纸手艺,催生出一批城乡文化经纪人,他们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市场运作,将瑞昌剪纸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瑞昌市抓起了市、乡、村三级民间剪纸组织的建设,民间剪纸艺人迅速增加,已发展到2000余名,平均每个村就有15人左右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瑞昌有一百多位剪纸艺人的二千余件剪纸作品在国家和省级大展、大赛中展出、获奖。

1988年和1994年瑞昌剪纸应邀赴美国、日本展出。

2008年,出版《为奥运剪彩》瑞昌剪纸作品集,作为北京奥运会礼物赠送给世界各国体育官员、运动员。北京奥运会前夕,选送剪纸艺人赴江西省电视台现场展示《情系奥运》剪纸作品。

2009年5月,瑞昌剪纸艺人应邀赴德国黑森州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使瑞昌剪纸名扬海外。同年9月,组织剪纸艺人和100余件瑞昌剪纸作品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参加“文化国门”江西省旅游文化展演、展销活动。

2010年元月,瑞昌7件剪纸作品参加了文化部在澳门举办的内地春节习俗展。

2010年10月,组织瑞昌剪纸艺人刘诗英及剪纸作品参加由中央电视台和九江市政府举办的“唱响九江”大型文艺晚会节目演出。

2010年,组织创作100余幅瑞昌剪纸作品参加文化部在山东济南举办的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组织创作剪纸作品参加了由农业部、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组织瑞昌剪纸及艺人参加由江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中国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

2011年,瑞昌举办的“双百人物”剪纸作品展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同年5月,组织瑞昌剪纸参加在成都举办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和“江西省首届非物质遗产项目进商场公益活动”受到群众的好评。

2012年9月21日至9月25日,瑞昌剪纸参加由国家文化部、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福保)乡村文化节”。同年9月29日至10月3日,瑞昌精心组织60余幅剪纸作品代表九江地区参加了“永远忠于党、永远跟党走”江西省首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精品联展。在此次精品展中瑞昌市剪纸取得骄人的成绩:徐菊姐、刘诗英荣获一等奖,陈玉姣、曹方、朱朴光、王新善获得二等奖,姜稳秀、陈迅、周玉兰、张莲香、陈鲜花、曹荷花获得三等奖。

2013年5月,组织瑞昌剪纸艺人雷丽娟及其作品代表瑞昌参加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2013年10月22日,瑞昌积极组织新创作的50余幅剪纸精品参加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的 “春雨工程”——江西省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精品展。2013年11月15日,组织30余幅剪纸作品参加了在南昌八一广场举办的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

2014年10月21日,组织剪纸作品参加 “中国·天津2014‘西岸’剪纸艺术节”,组织创作了近40幅剪纸作品参加比赛,最终有两位剪纸艺人6幅作品成功入选。近年来,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广播网》、《江西日报》、《经济网》、《浔阳晚报》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众多知名媒体发表瑞昌剪纸作品不计其数。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多次拍摄播出瑞昌剪纸艺术专题片。

1992年,瑞昌市被江西省文化厅命名为“剪纸之乡”,1993年,国家文化部授予瑞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艺术)荣誉称号,2008年、2011年、2014年瑞昌连续被文化部授予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2006年,瑞昌剪纸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瑞昌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特色

瑞昌剪纸在剪法上颇具特色。一是表现随意,瑞昌剪纸在造型上不受真实的限制、时空的限制、解剖的限制以及透视的限制;二是在剪法上既有北方雄劲厚重的特征,又有南方灵动细腻的特征;三是在构图布局上用均衡的单独纹样,很少使用对称图式;四是有时会采用非镂空的手法,造成时而模糊时而清晰的艺术效果,使瑞昌剪纸带上含蓄、隐秀的神韵和朦胧、神秘的色彩。

主要题材

瑞昌剪纸主要的创作题材有:狮、虎、猴、兔等吉祥动物,也有龙、凤、麒麟等传统图腾,还有花、鸟、虫、鱼、神话戏剧人物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瑞昌剪纸的题材又与时代紧密联系,出现了农家乐事、家庭伦理、社会百态、世界前沿等元素,其内涵得以丰满和扩张。

瑞昌剪纸在不同场合选取的题材有所不同:在民间传统节日及庆祝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图案有莲藕荷花、喜鹊登梅、鱼跃龙门、梅兰竹菊等;在嫁娶中,常用的剪纸图案有龙凤呈祥、观音送子、喜鹊登梅、鸳鸯戏水、榴开百子等;祝寿时的剪纸图案有麒麟送子、松鹤同春、松鹤延年、不老仙龟、寿比富贵、福寿双全等;在丧葬仪式中,常用的图案则有仙鹤远翔、观音普渡、地狱诸相、松鹤比立、牛头马面等;而在巫术活动中,瑞昌剪纸的图案则多以钟馗捉鬼、上山老虎、天花娘娘等图案为主。

表现形式

瑞昌剪纸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其常见的品种有:窗花、团花、喜字花饰、灯彩花饰、花边、戏剧道具、灵屋花圈及帽花、枕头花、鞋花、围兜花、背褡花、儿童诞兜花、被面花、帐帘花等,是逢年过节、新婚嫁娶、小孩满月、生诞寿辰、死亡丧葬等必不可少的工艺品。

制作工序

制作用纸:瑞昌剪纸艺人使用的纸一般没有特殊规定,也都是因事而求、因时而需,用于刺绣或手工底花的纸多半稍簿,柔韧度好,制刻纸钱则只需粗疏的即可,富殷者可选择品质高的纸,普通的下层民众则多用帐本纸。一般的场合多用素色纸,但庆典、祭祀及丧葬等活动则使用有色纸,或黑、或红、或白、或蓝。而那些用于商业销售的剪纸大都材质较好。 [8] 

制作工具:瑞昌剪纸工具主要有两种,即:剪刀与刻刀。女性往往使用普通剪刀,而男性专业扎师多使用圆口刀和三角刀,他们用刀上的錾子敲打镂出花样。也有用刀剪的,先把纸折成数叠,放在松软的物体上,然后慢慢刻划。艺人一般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它的优势在于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图案。艺人还可能用到的工具是蜡板,对蜡板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刀入其中而不涩不夹,不松不散,刻后能碾压平整,不留刀痕。刻制精致、细密的图案可用较硬的蜡板,刻制线条较粗的窗花等图案,可用较松软的蜡板。 [8] 

制作步骤:瑞昌剪、刻纸的具体制作包括六个步骤:

1、起稿,构思确定后,起稿布局,开始具体描画以形成黑白效果。若刻对称纸样,画半边即可。如果技术娴熟,胸有成稿,则不需描画。

2、剪刻,如用刀刻,须将画面和纸订好,将四角固定在蜡盘上。为形象准确,人物要先刻五官,花鸟要先刻细部或关键处,再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刀的应用一般是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小到大,由细到粗,由局部到整体,尽量避免复刀。

3、揭离,剪刻完毕后,需要将剪纸一张张揭开,视纸质的不同而注意下手的轻重,揭离前,必须轻轻揉动纸板,使纸张相互脱离,捻着纸角轻轻揭起,可边揭边用嘴吹。

4、粘贴,揭离后还需把成品粘贴起来,便于保存。比如,可以把剪纸平放在托纸上,用毛笔或细木条蘸浆糊由里向外依次粘住,或者把剪纸反过来平放在纸上,用排笔蘸调稀的浆糊,轻轻地平刷,不要起皱,再用手轻轻压平。

5、修改,剪刻时可能会走刀拉扯,致使剪纸损坏,如果面积小,可补上一块重新刻划。

6、复制定样,复制的方法是将剪纸样放在白纸上,一起平放在水中,待水浸透纸面时,将刻纸和白纸同时拉出水面,贴在木版上,然后将纸朝下放在能发热的电器上蒸,但不要离得太近以免烧焦。如果需求量大的话,可采取晒蓝图的方法把原稿和刷好药液的白纸,粘合在一起,用玻璃夹紧,放在阳光下晒3—4个小时,显影后用清水洗净药液,即可复制。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瑞昌剪纸主要在农村妇女中以家传方式传承,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古老民间传统剪纸的原汁原味,体现出独特的历史和民间艺术研究价值。

传承状况: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下,瑞昌传统民俗逐渐走向衰落,瑞昌剪纸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异,面临失传的危险,如不及时进行抢救,后果堪忧。

传承人物:刘诗英,女,1937年5月出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剪纸(瑞昌剪纸),江西省瑞昌市申报。

保护措施

1978年,瑞昌市成立了江西省第一个剪纸委员会。在这之后,瑞昌市各乡镇场相继成立民间剪纸委或民间剪纸兴趣小组,其数量多达120个。

为了更好地保护瑞昌剪纸这一艺术,瑞昌市成立了剪纸艺术专业人才在内的“瑞昌剪纸研究保护办公室”。

瑞昌市政府每年划拨10万元以上的保护经费,出资创办双月刊《剪纸风光》,并采取“报酬制”提高创作者的参与性。 

瑞昌市文化馆建立了剪纸作品展览厅,经常组织、开展剪纸创作、展览、培训学术研究等活动。

瑞昌市在26所小学开设剪纸课,建立剪纸兴趣小组,吸纳了超过600名学生参与其中。

九江学院聘请专业剪纸艺人作为兼职老师,以教授学生剪纸技艺。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瑞昌市文化馆获得“剪纸(瑞昌剪纸)”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重要展览

1986年,瑞昌剪纸被江西省文化厅纳入庐山之夏文化艺术博览会进行专题展出;同年,又被中国剪纸研究会推荐100套剪纸作品在广交会上展出。

1989年,陶俊生等三人的瑞昌剪纸作品参加了全国少儿美术、书法作品展。

1999年,受南昌市民俗博物馆的邀请瑞昌剪纸参加了南昌市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瑞昌剪纸作品展”。

荣誉表彰

1988年,黄志纯、张友清等25名作者的41件瑞昌剪纸作品被收入中国15省市《雪花剪纸集》,有多件获全国一等奖;同年,周少瑞瑞昌剪纸作品参加全国金融系统剪纸展,获得三等奖。

1989年,瑞昌26位作者的39件剪纸作品被选入北京全国剪纸展览,周少瑞的《月是故乡明》《贵妃醉酒》,柯雪英的《入冬》获得优秀作品奖。

国际影响

1994年,瑞昌剪纸作品在美国、日本展出。

1988年,瑞昌剪纸作品赴美国得克萨斯州展出并被收藏。

衍生作品

1985年以前,共计57件瑞昌剪纸作品在19家报刊杂志发表,如1977年,吴志纯的《庐山会址》刊于《全续版画》《北京周刊》,《歌唱祖国》刊于《文汇报》。

1985年《江西画编报》专页介绍了7件瑞昌剪纸作品。

2004年,为“展现华夏体育奇葩,喝彩北京奥运盛会”,瑞昌剪纸艺人和中国各地剪纸艺术家用两年的时间创作了图书《为奥运彩》,书中主要收录了表现民族民间体育竞技游戏情景的瑞昌剪纸作品。

文化轶事

在宋代有一个关于瑞昌剪纸的神话:南阳乡有一个剪纸手艺高超、聪明美丽的邹姓姑娘,一天她正在窗下剪纸,被过路的浴神元福主菩萨看中,菩萨变成一只蜜蜂飞到姑娘耳旁,向她求婚,姑娘便答应了他,之后姑娘告别了双亲,随菩萨升天而去,也成了神。乡人们为了祀奉这位剪纸之神(氏太婆),为她塑了神像,与元福主菩萨供在一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图文热点

2023-2024瑞昌联盛跨年购暨超级新年美食游乐嘉年华12月29日盛大开幕! ... ... ... ...
2023-2024瑞昌联盛跨年购暨超级新年美食游
“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暨数字供销全国示范项目签约落户瑞昌 ...
“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暨数字供销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